• 主谓式标题的内部构成及语用效果

    主谓式标题的内部构成及语用效果

    刘禀诚[1]2004年在《主谓式标题的内部构成及语用效果》文中提出标题语法,比较显性的当属偏正短语、述宾短语、述补短语、联合短语、同位短语等短语类标题。而主谓式标题,从表层形式上来说,主语、谓语都不欠缺,与自然语句相比,句法结构似乎毫无二致,亦即标题性不太明显;但是若从其内部形式(包括句法结构与语义...
  • 目的论及其在英汉互译中的应用

    目的论及其在英汉互译中的应用

    余承法[1]2013年在《全译求化机制论》文中研究说明全译求化机制论,以考察全译及其属性为起点,以解读钱钟书的“化(境)”为切入点,以小句中枢说和小句中枢全译说为理论基点,以汉英对比为参照点,以几个大型语料库和自建的全译语料库中为支撑点,尝试建立完整、客观、可操作、能验证的全译求化机制体系。全文遵循...
  • 大规模语料库分词质量评价方法研究

    大规模语料库分词质量评价方法研究

    宋礼鹏[1]2004年在《大规模语料库分词质量评价方法研究》文中提出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里,以大规模真实文本为基础的语料库研究和知识自动获取越来越受到重视,建设大规模高质量的语料库成为首要的任务。然而,对语料库加工质量检验方法的研究却很少。语料库分词质量的评价问题是汉语语料库的特有问题,已有的简单随机...
  • 论叶君健的多语创作

    论叶君健的多语创作

    孙源[1]2004年在《论叶君健的多语创作》文中认为本文尝试选取多语创作的视角力图在中外文学交流的背景下对叶君健的创作活动进行综合性的论述叶君健对待文学抱着一种严肃执着有所为的态度他始终关注那些生活在偏僻闭塞的小山村的农民和那些生活在城市底层几乎被人遗忘了的小人物的命运他的创作深深扎根于本民族肥沃的...
  • 翻译研究的哲学诠释学考察及其结论

    翻译研究的哲学诠释学考察及其结论

    孙雪瑛[1]2014年在《诠释学视阈下的《聊斋志异》翻译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聊斋志异》是中国古典文学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标志着古典文言短篇小说的高峰。作者蒲松龄以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刻的洞察力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形象,反映17世纪中国的社会面貌。《聊斋志异》中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
  • 内蒙古中小学蒙语授课教育的历史回顾及今后发展的几点建议

    内蒙古中小学蒙语授课教育的历史回顾及今后发展的几点建议

    武福英[1]2004年在《内蒙古中小学蒙语授课教育的历史回顾及今后发展的几点建议》文中研究指明自治区成立以来,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区民族教育事业为自治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民族教育的发展程度,特别是中小学蒙语授课教育的发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还不相适应。本文采用...
  • 基于IA-64的X微处理器虚拟寄存器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基于IA-64的X微处理器虚拟寄存器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黄彩霞[1]2004年在《基于IA-64的X微处理器虚拟寄存器技术的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微处理器技术迅速发展,当前寄存器技术的管理与使用呈现虚拟化趋势。X微处理器是我们自行研制的、与IA-64体系结构完全兼容的一款高性能微处理器。本文从分析IA-64体系结构入手,具体研究与实现X高性能微处理...
  • 译者主体性对文学翻译的侵害

    译者主体性对文学翻译的侵害

    李慧玲[1]2013年在《译者主体性在文学翻译中的体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传统翻译理论以原文为中心,以是否“忠实”原语和原作者作为衡量译作优劣的标准,译文和译者处于附属的边缘化地位。自翻译研究出现“文化转向”,开始了以译语为中心的翻译研究,译者的地位从边缘走向中心,以译者主体性为重点的翻译主体性研...
  • 中国学生理解俄语文艺语篇的特点

    中国学生理解俄语文艺语篇的特点

    傅利琴[1]2004年在《中国学生理解俄语文艺语篇的特点》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语篇是人类交际的最重要的载体。人们交流思想、交换信息、意见和情感往往要借助于口语的或书面的语篇来完成。准确地、成功地理解语篇内容就成了实现语篇内容的价值、达到交际目的的必要条件。这一切都表明,对语篇理解的研究对于人类交际和...
  • 论翻译文学的文学性转换

    论翻译文学的文学性转换

    柯子刊[1]2014年在《中国传统翻译理论观照下的林少华文学翻译研究》文中指出林少华是我国当代着名的日本文学翻译家、作家、学者,至今已翻译90余部作品(含合译本),独译村上春树作品41部,出版5部文集、2部学术着作。林译在中国大陆具有相当广泛的影响力,不仅引发了“村上春树热”,进而还形成了一种社会文...
  • 从语言学的角度重新审视我国语文教育

    从语言学的角度重新审视我国语文教育

    田良臣[1]2006年在《语文科口语课程的多维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通过对汉语口语事实“本相”及当下口语课程实施现状的考察,结合对已有研究及其范型的反思,在回归汉语口语、汉语口语课程本体的基础上,提出研究的基本问题和研究构想。试图通过多维探究,走出原有的研究范式与思维模式,从本体之维出发,经功能之...
  • 心理异常的词汇研究

    心理异常的词汇研究

    刘衔华[1]2003年在《心理异常的词汇研究》文中提出心理治疗师在处理心理异常问题时,首先要能够对这些问题进行正确地诊断,而诊断则是决定如何把心理异常问题加以归类的程序,于是分类便成为诊断的实质。目前,比较完善并得到广泛应用的心理异常诊断系统是DSM-Ⅳ和ICD-10。但这两个诊断系统偏重于于严重的...
  • 习语中文化词的翻译

    习语中文化词的翻译

    张晓泳[1]2009年在《汉英习语在跨文化翻译中的文化流失》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中西方国家的跨文化交际也持续扩大,西方社会的方方面面越来越多的走向了我们,我们有了更多与西方国家交流的机会。但我们面对的是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语言和风俗习惯的人。因此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造成的...
  • 鲁迅翻译研究

    鲁迅翻译研究

    梁海军[1]2016年在《鲁迅在法语世界的传播与研究(1926-2016)》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鲁迅因其思想和作品的独特性率先吸引了西方学界的目光,成为引领中国现当代文学在法语世界的传播与研究的主角。九十年以来,法语世界的鲁迅传播与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鲁迅作品被系统地翻译成法语,鲁迅研究机构和研究...
  • 英汉科技说明文对比分析

    英汉科技说明文对比分析

    席留生[1]2003年在《英汉科技说明文对比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的文章,其目的在于对所写的事物进行解释,回答“怎么样”、“为什么”之类的问题。说明文是应用最广泛的体裁之一,在我们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都经常遇到和用到。无论是读书还是看报,我们都经常遇到说明文;各种各样的行动指南、使用说明...
  • 译者处理译文语篇时的社会文化视角

    译者处理译文语篇时的社会文化视角

    宋志平[1]2007年在《选择与顺应》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耶夫·维索尔伦语用综观顺应论从认知、社会、文化的整体视角解释语言的使用,提出使用语言即是在不同意识程度下为适应交际需要而不断做出选择的过程。相对于英美传统语用学的“语用分相说”,语用综观论试图为语用学研究提供一个连贯统一的理论框架。...
  • 旅游资料汉译英初探

    旅游资料汉译英初探

    袁琼[1]2003年在《旅游资料汉译英初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是一个有着数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她那丰富、灿烂的文化通过数十个朝代的积淀形成,向全世界展现出不可抗拒的魅力。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来到中国,希望更好地了解这个神秘的东方古国。当前,中国的旅游业正以高速发展...
  • 存在与理解——伽达默尔理解观研究

    存在与理解——伽达默尔理解观研究

    王时中[1]2003年在《存在与理解——伽达默尔理解观研究》文中提出为应对实证主义与历史主义对人文科学的挑战,狄尔泰试图通过解释学为人文科学确立科学的认识论与方法论基础,但这种解释学在认识“历史”时却陷入了困境。伽达默尔解释学的理解观通过把现象学与解释学有机地契合在一起,使解释学从认识论层次上升到本...
  • 理解与文本——关于解释学若干问题的探讨

    理解与文本——关于解释学若干问题的探讨

    张天勇[1]2003年在《理解与文本》文中认为理解和文本的关系问题,是解释学的基本问题,也是很有争议的问题。文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这一关系问题展开探讨,分析指出,理解的对象与认识的对象是不同的,作为解释学理解对象的文本,是物理符号与意义的统一体,物理符号是意义的物质“载体”,意义才是...
  • 晚清驻欧使节与海军近代化

    晚清驻欧使节与海军近代化

    李华珍[1]2003年在《晚清驻欧使节与海军近代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驻欧使节是指常驻欧洲的外交官。晚清驻欧使节作为中国较早走向世界的先进知识分子群体,在中国近代化的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也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但目前的研究,从方法上看,多注重驻欧使节的个案研究,将其作为群体研究的成果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