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江燕[1]2003年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华民族凝聚力》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根据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线索,围绕现代化进程中中国社会的变迁,特别是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的深刻转型,对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历史、现实、发展和对传统的超越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和总结,对如何增强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进行了一定的思考和...
王莉[1]2003年在《中美价值取向比较研究——差异性与相似性》文中提出在交通和通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依赖性不断增强。全球化的趋势使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有效地进行交际成为挑战。因此,跨文化交际这一领域日益受到重视。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是人们行为的向导,研究探讨价值观有利于培养和...
张晓琼[1]2003年在《变迁与发展》文中指出人类学、民族学自从大约两个世纪以前形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以后,关于社会文化的变迁便逐渐成为这一学科的一个重要内容,尤其是随着人类学家、民族学家和其他社会科学家越来越重视对发展中国家人民向现代生活方式转变时所面临的各种问题的研究,这种趋势有增无减。20世纪80...
霍淑红[1]2003年在《俄罗斯公民的政治参与和政治转轨》文中指出俄罗斯的变革起始于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但“民主”口号激发起来的政治热情并没有维持下去就很快发生了变化。伴随着政治冷漠的政治参与出现了组织化参与的无力和个体化参与的不确定等特点。一则是由于激进的私有化改革没有催生出大批的中产阶级,反而使...
刘军[1]2003年在《王芸生的日本观及现代化思想初探》文中指出王芸生对日本社会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全面的研究。他认为,日本整个国家都已走向军国主义化。政治上,军人法西斯专制体制确立:经济上,“农业恐慌论”和“经济国家主义”盛行,为对外侵略制造舆论,驱使广大贫苦农民走上对外侵略的战场,“军财合抱”更是...
陈琼[1]2003年在《试论英国工党的意识形态改革》文中指出从政党政治的发展来看,政党意识形态是政党建设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它应当随着政治现代化的进程而不断改革与创新。本文选取了英国工党这一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民主党为典型,通过分析其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意识形态改革,论证了政党政治时代,政党不能因...
李四益[1]2003年在《WTO框架下思想政治工作新坐标研究》文中提出本文运用与时俱进的思想方法,在系统剖析WTO对思想政治工作影响的基础上,从思想政治工作价值的新坐标、内容的新坐标、方法的新坐标叁个方面,初步系统地探索了WTO框架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坐标。本文认为:思想政治工作坐标是将描述事物位置及...
司会敏[1]2006年在《中美高校德育比较研究》文中指出在对德育重视已经超越国界的今天,我国的高等学校作为具有巨大潜能的人力资源产地,其使命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因此高校的德育工作尤为重要。我国高校德育是一种显性教育,德育目标是以社会为本位,追求的是群体价值和社会价值;马克思主义基本...
刘飞[1]2014年在《中国共产党党的建设与社会稳定关系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任何时代、任何民族和国家,都需要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社会稳定是人民群众的愿望,是社会生产和生活得以进行的前提,是一个国家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最低要求。任何国家维护社会稳定都需要一个主导力量,从各国历史上看,这种力量可以...
张远新[1]2004年在《江泽民文化思想研究》文中认为作为中国共产党第叁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江泽民不仅重视经济和民主政治建设,而且十分重视文化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论断。这些论断不仅有鲜明的时代性、创造性、前瞻性和实践性,而且有内在的逻辑联系,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进...
高文坚[1]2003年在《高中政治学科研究性学习中问题意识的培养》文中提出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学生的学习方式要相应地发生改变。如何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摆在每一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面前的一个问题。本文着力于探索高中政治课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来培养学生的问题...
马凤棋[1]2003年在《论中等职业学校政治课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性学习的产生有它的哲学基础、心理学依据、学习论基础。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崭新的学习方式,是一门全新的课程,是一种先进的教学策略。研究性学习具有研究性、自主性、实践性、过程性、开放性等特点。中等职业学校政治课教学实施...
郑敬斌[1]2012年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整体构建研究》文中指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整体构建研究,是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整体构建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理论。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整体构建问题进行系统研究,无论是对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理论的全面建设,还是提高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科学化水平,都具...
李金萍[1]2003年在《新课程改革中中学思想政治课活动—探究—发展教学模式的构建》文中提出随着经济全球化与新课程改革日益推行,人才培养的模式的探讨成了一个新的焦点。应该说,培养综合型的、有创新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才成了新形势下教育的最高目标。因此,旧有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必定地要发生改变。一方...
佘丽[1]2003年在《多向交往的德育价值解读及其构建》文中提出21世纪,全球化已势在必行,交往能力、合作意识成为新世纪人才的基本素质,认识交往、学会交往也成为现代德育的要求。因此,教育者有必要正确审视交往的德育价值,进而在实践中确立交往教育理念、构建交往教育体系,指导学生学会交往,不断提高德育的针...
姜铁敬[1]2003年在《国际人权两公约与我国宪法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全部的法律问题,实质上都是权利和义务的关系问题,其中权利是本位的,义务是派生的。权利中最重要的是人权。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宪法是关于人权的根本法,以人权为切入点来研究宪法,更能抓住宪法的本质。我国政府先后于1997年10月和19...
张卫华[1]2014年在《当代中国私营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文中研究说明2008年,爆发于美国的次贷危机进一步恶化,逐渐演变为全球性的经济危机。2010年欧债危机又进一步扩大了经济危机的波及范围,致使经济危机进一步深化。在这种严峻的经营环境下,大到跨国公司,小到私营企业都面临着破产倒...
张辉[1]2003年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品德素质测试指标体系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对人才的思想、政治、品德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素质进行评价,既是高校培养能够承担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重任的德才兼备的合格...
郑铭,郑晓芳[1]2019年在《“课程思政”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与艺术教育的融合建构》文中提出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新要求,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在工作创新中领会精神实质,开展多形式的教育实践活动。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点明了高校专业教育的德育功能,提出要把知识...
朱庆跃[1]2012年在《中国共产党反腐败政治体系构建的历史实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运用政治生态学研究中国共产党反腐败实践的演进源由、经验教训、内在规律,这既在理论上有助于拓宽有关中国共产党反腐败历史实践研究的深广度;同时也有利于推动现实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中国共产党反腐败政治体系构建的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