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向自由之路——哈耶克法治理论研究

    通向自由之路——哈耶克法治理论研究

    严文强[1]2003年在《通向自由之路》文中指出自由主义者哈耶克一生追求自由,他不是将自由建立于道德权利理论上而是追寻“法治下的自由”。本论文主要分析了哈耶克法治思想的理论基础,主要内容以及其内在发展思路。哈耶克最原创的贡献在于他认识到人类社会中除了存在组织(国家是特殊的形式)秩序外,还有一种自生自...
  • 先秦儒家“义利之辩”思想探析

    先秦儒家“义利之辩”思想探析

    金亮亮[1]2018年在《先秦儒家义利观探析》文中研究说明“天下之事,唯义利而已。”程颢认为,世间的一切问题都可以用义、利以及义和利之间的关系来进行总结。由于义利问题自古至今都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伦理等方面产生重要的导向作用,因而常被作为热点问题进行讨论。作为先秦儒家伦理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先...
  • 技术的社会选择——基于技术的社会形成观之研究

    技术的社会选择——基于技术的社会形成观之研究

    郝凤霞[1]2003年在《技术的社会选择》文中研究表明当前,技术一方面被认作创造财富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金钥匙,同时又产生无数的风险,这迫使我们常常面临这样一个问题,即如何在激励技术创新的同时确定和控制其非预期结果?要应对这样的问题就有必要一般性地考察技术的社会形成过程。我们认为,某项新技术的形成和社会...
  • 论“得意忘言”哲学命题的美学转换

    论“得意忘言”哲学命题的美学转换

    徐文英[1]2003年在《论“得意忘言”哲学命题的美学转换》文中指出内容提要:“得意忘言”是中国哲学“言意之辨”的命题之一。“言意之辨”包含“言不尽意”、“言尽意”和“得意忘言”叁种命题,其中“得意忘言”最初由庄子提出,王弼通过“象”的中介,对《周易·系辞》的“立象以尽意”思想和庄子的“得...
  • 走出阴影的译者

    走出阴影的译者

    章国军[1]2013年在《误读理论视角下的《孙子兵法》复译研究》文中指出名着复译,贵在创新与超越。名着复译中,前驱译者如何对后世施加影响?后世译者如何实现阐释上的创新及对前驱的超越?迄今为止,这些问题尚鲜有人论及。本文基于对《孙子兵法》复译的个案研究,尝试对此进行探讨。作为最有影响的中国古代军事典籍...
  • 不同的对等——当代美国主要翻译理论述评

    不同的对等——当代美国主要翻译理论述评

    王守宏[1]2012年在《跨文化语用学视角下的外宣翻译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今,随着中国国际地位日益彰显的大背景下,外宣材料的翻译已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媒介。它对展现中国的良好形象、传播中国的立场和政治主张、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国家软实力、营造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增进国与国间的相互了解、维系...
  • 西方传统的形而上学存在论与马克思的哲学革命

    西方传统的形而上学存在论与马克思的哲学革命

    陈军[1]2003年在《西方传统的形而上学存在论与马克思的哲学革命》文中研究指明二十世纪是一个大变动的世纪,也是哲学发生转向的世纪。其间,时代的灾难及人们的反思促使一种新的时代精神开始生成,而当代哲学的转向就发生于这一精神生活的氛围之中。但是,对传统哲学的反思与批判并不是在二十世纪才开始的,而马克思...
  • 希腊哲学原始结构的生成

    希腊哲学原始结构的生成

    戈士国[1]2003年在《希腊哲学原始结构的生成》文中研究表明作为萌芽或开端的思想,希腊哲学内在地包含了了解整个西方文化的基本原则,西方哲学未来的发展大部分可以从这里找到理论的源头或解释的根据。因此,希腊哲学长期作为理论研究的热点而受到人们的关注。同时,希腊哲学的发展呈现出结构化的趋势和结构性的特征...
  • 现代化问题的人学反思

    现代化问题的人学反思

    王轩[1]2016年在《精神生活的治理逻辑》文中指出精神生活治理是一种人学意义上的"元治理"。所着力澄明和彰显的对象,是自然、人类社会、思维领域建构的一个精神文化整体性,自我更新、自我创造的超越性实践。伴随人类精神生活实践合理性类型多元化现实,及治理的规模扩大的效应,从精神生活文...
  • 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的生态危机

    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的生态危机

    贾婕[1]2016年在《生态危机下的历史唯物主义“重构”-北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核心论题研究》文中提出产生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北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种独特理论形态,是生态学与马克思主义相互结合的产物,也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阶段。该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与方法,对人与自然的...
  • 社会历史规律的主体向度

    社会历史规律的主体向度

    彭倩楠[1]2015年在《历史规律的主体向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历史规律与人的能动性活动的关系问题,是国内外学术界、理论界长期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之一,这一历史发展的“斯芬克斯之谜”始终萦绕在人们的头脑中。马克思之前的哲学家由于不能将历史规律与人的能动性活动统一起来,始终无法真正解开历史发展之谜。而马...
  • 禅宗美学思想的生态智慧

    禅宗美学思想的生态智慧

    叶莎莎[1]2003年在《禅宗美学思想的生态智慧》文中研究表明禅宗美学思想中并无现代美学诞生以来的内在学术理路,也很少正面论述美学问题,然而在阐发其存在观、人生观、认识论和方法论时,却透示出了丰富的美学意蕴,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禅宗美学对人精神自由的深切关注,提供给人的是一种审美的生活态度,它贡献于中...
  • 对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观念的生存透视

    对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观念的生存透视

    蒋红雨[1]2003年在《对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观念的生存透视》文中研究指明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关系的研究集中在两个问题上。第一个问题是人文科学在知识理论上的地位问题;第二个问题是对科学观念的理解问题。对于第一个问题的研究,其意在于恢复和澄清人文学科作为一种古老的知识理论的意蕴,以对抗近代严格实...
  • 从经济哲学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定位

    从经济哲学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定位

    唐黎[1]2003年在《从经济哲学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定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纵观西方经济哲学和科技哲学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经济学的发展从来都离不开经济哲学思想的指导,而经济哲学的发展又离不开科技哲学思想发展的影响。本文试图运用经济哲学观点,从马克思社会经济五形态及叁形态理论出发,对我国社会...
  • 基因不能做什么——现代基因技术的伦理思考

    基因不能做什么——现代基因技术的伦理思考

    张春美[1]2003年在《基因不能做什么——现代基因技术的伦理思考》文中研究说明健康与疾病,是纠缠于人的生命过程之中的一对矛盾,也是人类生命活动状态质量的一个表征。实现疾病的治愈、控制和预防,以及实现健康的增进,根本目的就在于使人的身心恢复到未遭病症侵袭以前的状态,或者,如果有可能的话,使身心达到更...
  • 从康德式“道德建构主义”走向“政治建构主义”——罗尔斯“公平正义”思想的立场转换

    从康德式“道德建构主义”走向“政治建构主义”——罗尔斯“公平正义”思想的立场转换

    彭定友[1]2003年在《从康德式“道德建构主义”走向“政治建构主义”》文中指出着名学者萨缪尔·弗里曼说,罗尔斯的一生一直“为一个合理的信仰所指导——正义的社会从其现实性来看是可能的”。从《正义论》到《政治自由主义》,罗尔斯不断修正其正义理论,展示了其追求正义的坚定信念和顽强精神。本文试图...
  • 胡塞尔前期思想与后期思想的比较研究

    胡塞尔前期思想与后期思想的比较研究

    付洪泉[1]2003年在《胡塞尔前期思想与后期思想的比较研究》文中指出胡塞尔作为科学家、逻辑学家、心理学家和哲学家在其一生中建立了若干个理论体系,并且不断的改变着其体系的落脚点。这使得理解胡塞尔本人的思想是如此的困难以至于,更为可取的办法是理解胡塞尔与弗雷格、海德格尔、梅洛旁蒂和德里达之间的对话,因...
  • 论创新主体

    论创新主体

    储着源[1]2014年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范式的历史逻辑与当代建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永保生机和活力的关键。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既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础上提出适合时代要求、民族特点和实践需要的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新理论的过程,也是理论范式的形成、发展和...
  • 当代中国人的精神文化需要研究

    当代中国人的精神文化需要研究

    梁胜初[1]2003年在《当代中国人的精神文化需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人不仅有物质需要,还有精神文化需要,并且作为人所特有的,得以从动物界脱颖而出的高层次需要的精神文化需要,更是人类之所以成为万物灵长的表征。这种需要产生于人类的社会实践和劳动,随着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各个因素的发展变化而发展...
  • 论自然的内在价值

    论自然的内在价值

    张晓媚[1]2016年在《绿色发展视野下的自然价值建构研究》文中指出价值观是价值哲学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它涉及到对人、自然、社会的关系,价值哲学已经从单纯的理论价值研究走向实践结合的生活价值研究。历史表明,价值问题与人类所处的现实最为密切,它涵盖人们生活的道德、政治、宗教、审美等领域,接下来本文中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