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政诉讼中和解制度刍议

    行政诉讼中和解制度刍议

    胡兰芳[1]2004年在《行政诉讼中和解制度刍议》文中认为在行政诉讼法颁布以来的十几年中,行政诉讼法学界掀起一股股研究的热潮,对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当事人制度等讨论极大的丰富了行政诉讼法学,其研究成果亦在司法解释中得到反映,推动了行政诉讼实践的发展。但是对行政诉讼中和解制度的研究一直处于薄弱状态,在行...
  • 环境诉讼研究

    环境诉讼研究

    关丽[1]2011年在《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环境公益诉讼,是指有法定资格的主体对有关民事主体或行政机关损害公共环境资源或有损害之虞的行为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依法追究行为人法律责任,以保护和救济“对环境本身的损害”的制度。根据被诉对象的不同,可把其分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与环境行政...
  • 辩诉交易契约性理论和权利保障研究及借鉴

    辩诉交易契约性理论和权利保障研究及借鉴

    李俊峰[1]2004年在《辩诉交易契约性理论和权利保障研究及借鉴》文中研究说明辩诉交易(pleabargaining),又称辩诉协商(pleanegotiation)或辩诉协议(pleaagreement),它是指检察官和辩护律师在法院开庭审判之前,对被告人的定罪和量刑问题进行协商和讨价还价,检察官...
  • 论我国执行救济制度之完善

    论我国执行救济制度之完善

    冯婧[1]2004年在《论我国执行救济制度之完善》文中研究说明强制执行过程中,执行机关的执行行为可能对执行当事人和利害关系人的权益造成各种各样的侵害,执行救济制度旨在为执行程序中的执行当事人和利害关系人提供有效救济途径,是执行程序实现效率与公正价值的保障。本文就我国执行救济制度的现状、缺陷加以分析,...
  • 举证责任分配理论之重构

    举证责任分配理论之重构

    侯利阳[1]2005年在《举证责任分配理论之重构》文中提出从法律解释学的角度重新分析举证责任分配的本质。分析了举证责任分配的理论依据,阐释举证责任分配的理由;运用法律行为的相关理论证明举证责任分配的实体法解释的本质;从法律解释学的角度重新构造了举证责任分配。林波[2]2007年在《行政诉讼举证责任研...
  • 举证责任分配制度研究

    举证责任分配制度研究

    张秀秀[1]2016年在《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举证责任分配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都呈现出不断增长的态势,环境资源保护与维护经济发展两极利益之间也越来越不平衡,环境侵权事件呈井喷式爆发,已经严重威胁到了公民的人身、财产安全和环境公益。为了维护环...
  • 刑事简易程序论

    刑事简易程序论

    胡婧[1]2018年在《刑事审判程序分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刑事审判程序是否需要分流、应当如何进行分流,这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问题。刑事审判程序分流问题,关乎人权保障、真相发现、犯罪控制、成本节约、合理配置司法资源等多元价值目标的实现。但是,在我国司法实践中,由于司法资源紧缺...
  • 论行政诉讼调解

    论行政诉讼调解

    喻文光[1]2013年在《行政诉讼调解的理论基础与制度建构》文中研究指明行政诉讼实践中广泛存在的异化或隐形的调解使《行政诉讼法》第50条的禁止性规定几乎形同虚设。用法律解释的方法也不能解决这种现实与法律相脱节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在修改《行政诉讼法》时确立行政诉讼调解的合法地位。行政诉讼调解是在合作国...
  • 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陈述

    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陈述

    李尧[1]2008年在《当事人陈述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下,当事人作为民事诉讼的程序主体,享有辩论权和处分权,其行使权利是通过一定的诉讼行为实现的。而当事人的陈述作为民事诉讼行为的一种,在民事诉讼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其在理论上进行研究很有必要。与此同时,当事人在英美法系被视为最重...
  • 对我国民事再审程序的反思与重构

    对我国民事再审程序的反思与重构

    宋宜长[1]2007年在《我国民事再审程序启动机制的反思与重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我国立法和理论中,作为特别救济程序的民事再审程序是以侧重公权监督的模式构建起来的,被置于"审判监督程序"的旗子之下。民事现行再审程序启动机制的制度规定上,存在着再审启动主体构成、再审事由上的不科学及立案审查的过于随...
  • 转型期法官角色的调整探讨

    转型期法官角色的调整探讨

    程良映[1]2004年在《转型期法官角色的调整探讨》文中认为我国的改革和发展经历了一个从传统到现代的全新洗礼过程。我国的法官职业群体也随着社会分工的日益精细化,逐步从司法体系中分离出来,成为具有鲜明的时代个性的重要角色群体。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五年改革实施纲要》的贯彻实施,使法官角色群体的职业...
  • 刑事证人证言的证据能力研究

    刑事证人证言的证据能力研究

    王晓华[1]2012年在《我国刑事被告人质证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刑事诉讼以证据裁判为原则,无证据便无诉讼。在诉讼中,被告人不承担举证责任,享有不自证己罪的特权。相比公诉方,被告人在证据攻防中处于消极、防御的地位,通过质疑、否定公诉方提出的证据以实现瓦解控诉的目的。在此过程中,质证是被告人最主要的防御...
  • 论检察权在民事诉讼中的制度安排

    论检察权在民事诉讼中的制度安排

    潘度文[1]2005年在《我国民事诉讼中检察机关角色研究》文中提出在我国司法体制改革逐见成效的今天,系统探讨民事诉讼检察监督制度,解决检察权介入民事诉讼应具有的制度上和法理上的正当性,规范检察机关在民事诉讼中的角色定位和介入程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试图对民事诉讼中检察权的角色认知和定位进行...
  • 论刑事诉讼客体

    论刑事诉讼客体

    葛新新[1]2012年在《刑事诉讼客体视野中的法院变更指控罪名》文中研究说明刑事诉讼价值是刑事诉讼程序本身所固有的,不依赖于刑事诉讼主体及其需要而独立存在的,能够通过刑事诉讼活动对国家、社会和所有公民的合理需要和要求的满足具有积极意义的一种特性,包括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两个方面。①在我国以职权主义诉讼...
  • 诉讼权的经济分析——基本原理及成本与效益分析

    诉讼权的经济分析——基本原理及成本与效益分析

    李晓林[1]2004年在《诉讼权的经济分析》文中提出作为人,都应享有安全和其他权利。当权利被侵犯的时候,人们便需要诉诸法律救济,因此救济对于权利的确证和维护极度重要。“无救济即无权利”这一古老法谚表明了公民诉讼权问题的一个方面,但另一方面,如果公民“无法走向和接近救济”,亦无实际权利。本文研究的一方...
  • 现阶段中国律师流动问题研究

    现阶段中国律师流动问题研究

    徐笑天[1]2007年在《律师与律师事务所的关系探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律师是依法取得律师执业证书、为社会提供法律服务的执业人员,律师的执业机构即“工作单位”是律师事务所。从我国的现状来看,合伙律师事务所是最主要的律师事务所组织形式。然而,由于现行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以及相关制度的缺失,使得律师与合伙...
  • 论WTO中的补贴概念——兼论中国对补贴的入世承诺

    论WTO中的补贴概念——兼论中国对补贴的入世承诺

    刘雪红[1]2015年在《“超WTO义务”问题的法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与其他国际组织相比,WTO具有明显的“规则导向”特性,但WTO加入议定书及“超WTO义务”问题却暴露出WTO加入制度中的规则空白。从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视角探讨“超WTO义务”相关法律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导论部分简要介绍研...
  • 网上仲裁初探

    网上仲裁初探

    张瑾[1]2004年在《网上仲裁初探》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网络和电子商务的普及和发展,商事网上争议(OnlineDispute)也随之产生。由于以高科技的电子网络为载体的商事交易的特殊性,争议的当事人经常是来自于世界的各个角落,各种相关法律问题也日益突出,传统诉讼解决机制已经难以胜任。作为替代争议解决方...
  • 投资银行国际监管研究

    投资银行国际监管研究

    涂晟[1]2017年在《论国际证券监管中的相互认可制度》文中认为随着全球金融一体化的发展,证券活动的国际化与金融监管的属地化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国际证券监管相互认可制度的构建即为解决途径之一,并广泛运用在跨境证券发行、服务和交易等各监管领域,为数众多。本文拟对该制度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导论部分阐述论文...
  • 控制消耗臭氧层物质立法研究

    控制消耗臭氧层物质立法研究

    付璐[1]2004年在《控制消耗臭氧层物质立法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从缔约国履行《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以下简称《议定书》)出发,以如何将国家履约责任转化为企业的责任为主线,研究控制消耗臭氧层物质立法的问题,试图找出发展中国家有效控制消耗臭氧层物质立法的共性,并为我国控制消耗臭氧层物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