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中村改造实施机制研究

    城中村改造实施机制研究

    刘磊[1]2008年在《城中村改造模式研究》文中提出“城中村”问题是在我国城乡二元体制的特殊国情下,伴随着快速城市化而出现的一种特殊现象,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和特定的时代特征。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城中村”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普遍现象,随之产生的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的诸多问题与矛盾已经成为...
  • 龙门古镇古村落研究

    龙门古镇古村落研究

    冯楠[1]2004年在《龙门古镇古村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古村落是由社会、文化、经济等社会生活系统的总和相互联系构成的稳定体系,任何单一的因素都不能全面反映旧中国农村的生活模式,只有当这些因素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构成一个农村社会稳定体系的时候,我们才能看到乡土农村的旧有生活。而在这其中,宗法文化一直是中...
  • 欧盟一体化视域中的文化多样性

    欧盟一体化视域中的文化多样性

    陈春常[1]2004年在《欧盟一体化视域中的文化多样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化问题在当前欧盟一体化研究中正逐渐成为热点。本文围绕欧盟一体化中的文化多样性问题,在考察欧洲文化多样性政策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缘由分析,并对文化多样性与欧洲一体化进程之间的关系作出初步探讨。本文的特色与创新之处是把文化研究放...
  • 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文明建设路径

    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文明建设路径

    彭波[1]2016年在《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历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66年的历史,我们大致能够以党的十一届叁中全会为中间点,将新中国迄今为止66年的历史划分为前后两个叁十年加以研究。如何对待这两个叁十年之间的关系,不仅决定着对新中国66年的整体评价,而且还影响着我们对...
  • 论我国社会公德的现代建构

    论我国社会公德的现代建构

    鲁晓琴[1]2006年在《论我国社会公德的现代建构》文中研究指明我国传统社会极为漫长,其自然经济、专制统治、家族制度和以儒家文化为主导的文化样态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现代社会公德的生长发育。而从上世纪初叶肇始的社会公德培育又存在着许多问题。现今,我们需要通过培育公共领域、发展公德教育、建立健全奖惩机制等...
  • 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环境研究

    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环境研究

    徐海鸥[1]2004年在《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环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它的变化将引起思想政治教育中其他因素,诸如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改变。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可以分为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工作环境几大部分,其中社会环境部分对人的思想政治素质...
  • 新时期公众参与反腐败之研究

    新时期公众参与反腐败之研究

    邓文权[1]2017年在《新时期公众参与反腐败问题研究》文中提出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转型的同时,腐败也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构成威胁,腐败现象日益受到社会公众的关注。党和政府历来,尤其是十八大以来,把反腐倡廉建设作为国家政权建设和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当前我国参与反腐败的多个主体中,...
  • 论行政改革中地方政府的行为模式创新

    论行政改革中地方政府的行为模式创新

    陈照东[1]2004年在《论行政改革中地方政府的行为模式创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政府行政改革是以经济体制改革为前提和基础的,中国“渐进式”的经济体制改革,使中国经济结构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转向了市场化,政府的行政理念必须随之转换,对行政模式、行政体制进行整体重新建构,政府行政改革的根本目标是要能...
  •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与改革探析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与改革探析

    卢成会[1]2017年在《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价值理念选择研究》文中指出社会保障制度作为人类“器官”的重要延伸和人类自我完善的工具,它既具有明确的价值理念体系,也有丰富的理论基础。那种认为社会保障制度仅仅是单纯的社会制度安排,只要找到合理的实务性技术方案而不涉及价值理念,就能够确保社会保障制度持续发展的...
  • 深圳特区民族关系研究

    深圳特区民族关系研究

    吴敏[1]2004年在《深圳特区民族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深圳是我国最早建立和最具代表性的经济特区,经过20多年的艰苦创业,这座移民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已跃居全国大中城市的前列。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表明,深圳市少数民族人口已有22.5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增长速度数倍于该城市中汉族人口增长速度,成...
  • 税费改革后的乡村干群关系研究

    税费改革后的乡村干群关系研究

    田先红[1]2010年在《息访之道》文中研究表明1990年代中后期至税费改革之前,乡村社会出现维权型上访主导的信访小高潮,不过,此时期的农民上访问题并没有对基层治理构成太大威胁,主要原因是间接治理模式的维系给乡村基层政权有效应对农民上访问题提供了较好的制度性、结构性条件。税费改革之后,在国家的推动下...
  • 有组织犯罪与经济利益

    有组织犯罪与经济利益

    宋洋[1]2011年在《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若干问题研究》文中认为有组织犯罪是危害极其严重的一种犯罪形态,与毒品犯罪、恐怖主义犯罪一起被联合国宣布为当今人类的叁大灾难性犯罪。有组织犯罪的危害性较普通的刑事犯罪要严重得多,其行为特征的暴力性、残忍性,对政治领域、经济领域的渗透性和侵蚀性,威胁着整个国...
  • 欧洲法院在欧洲一体化中的作用初探

    欧洲法院在欧洲一体化中的作用初探

    古小刚[1]2004年在《欧洲法院在欧洲一体化中的作用初探》文中研究表明欧洲法院的职责是“在解释和适用条约时使法律得到遵守",该职责和欧洲一体化是完全一致的。半个世纪以来,为了履行其职责,位于卢森堡的欧洲法院,作为一个中立性的机构,在共同体条约所创造的机制中,不断的扩大自己的管辖范围,赋予更多的主体...
  • 论立法的利益整合功能

    论立法的利益整合功能

    法丽娜[1]2009年在《法制利益论》文中提出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利益格局和利益结构发生了改变,使得利益分化和利益冲突日益激烈,社会因为制度安排的不合理付出了无效率的成本支出。而法律作为制度控制的基本手段,在利益整合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如何通过法律制度途径去寻找实现利益整合的手段和机制,解决利益冲突,使...
  • 政治思潮与行政立法权的分化

    政治思潮与行政立法权的分化

    庄凯衡[1]2004年在《政治思潮与行政立法权的分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行政立法是其他行政行为的源头,其在行政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本文通过考察欧美国家行政立法的发展、变化,总结出行政立法权的变迁与欧美国家政治思潮的演变,存在着契合关系。经济的“全球化”促成了各国行政改革的趋同,同时也为中...
  • 我国海洋环境污染问题研究

    我国海洋环境污染问题研究

    刘斐斐[1]2008年在《我国海洋生态损害索赔主体法律问题研究》文中指出海洋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环境之一。随着人们征服自然能力的增强,享受高科技带来的种种便利之时,海洋生态环境污染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长远而深重的危害。海洋生态环境污染具有污染源多、扩散面广、停留时间长、治理难度大等...
  • 水资源管理体制变革研究

    水资源管理体制变革研究

    纪逗[1]2004年在《水资源管理体制变革研究》文中提出我国目前水资源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中国的水现在面临着洪涝灾害、干旱缺水和水环境恶化叁大问题,水已经成为当前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针对原《水法》规定的水资源管理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新修订的《水法》在水资源管理体制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完善,确立了流...
  • 论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司法完善

    论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司法完善

    肖涛[1]2004年在《论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司法完善》文中指出司法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司法功能的发挥对于环境保护至关重要。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制度之一,然而,限于司法体制等多种原因,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制度设计上存在着司法功能缺失的遗憾。正是由于对司法功能应用的缺乏,...
  • 董事会监督职能研究

    董事会监督职能研究

    许强,王利琴,茅旭栋[1]2019年在《CEO—董事会关系如何影响企业研发投入?》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我国上市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对象,引入企业生命周期,从董事会服务和监督职能的动态视角,考察CEO—董事会关系"如何"以及"何时"影响企业研发投入。研究发现,CEO—董事会关系能促进企业研发投入的提高,董...
  • 国有控股公司运行中的法律问题研究

    国有控股公司运行中的法律问题研究

    胡良才[1]2015年在《国有资产出资人法律制度研究》文中认为中国共产党(以下简称为“党”)十八届叁中全会提出“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这为全面深化改革时代背景下的国资管理体制改革指明了新的方向。国有资产属于“国家”所有,按照《公司法》的基本原理,运用国有资产向企业出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