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aCl胁迫下杂交酸模叶片光破坏防御机制以及PSⅡ光化学效率的调节

    NaCl胁迫下杂交酸模叶片光破坏防御机制以及PSⅡ光化学效率的调节

    陈华新[1]2004年在《NaCl胁迫下杂交酸模叶片光破坏防御机制以及PSⅡ光化学效率的调节》文中研究说明当今全球约有10的可耕种地区存在不同程度的盐渍化不合理的灌溉也使农业面临越来越严重的盐害威胁在盐渍地中生长的植物除了受到盐胁迫的伤害之外还容易受其它逆境如强光和高温的胁迫这些不利环境条件对植物光...
  • 增强UV-B辐射对萌发初期绿豆幼苗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增强UV-B辐射对萌发初期绿豆幼苗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王龙飞[1]2013年在《UV-B辐射及干旱胁迫对叁种胡枝子叶片光合特性及花青素含量的影响》文中提出本研究以二色胡枝子、牛枝子和美丽胡枝子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中度干旱D1(55%±5%)、重度胁迫D2(40%±5%)、中度辐射U1(1.94·KJ·m~(-2)...
  • 外源赤霉素(GA3)对羊草生长发育及生物量的影响

    外源赤霉素(GA3)对羊草生长发育及生物量的影响

    崔爽[1]2004年在《外源赤霉素(GA_3)对羊草生长发育及生物量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松嫩草甸草原优良禾本科牧草羊草为研究对象,系统地研究了不同时期不同浓度外源赤霉素对羊草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羊草生长发育过程、产草量和粗蛋白产量的影响,以期得出外施赤霉素产生最优效应的施用浓度与使用时间,阐明...
  • 植物配置中若干数量关系的研究

    植物配置中若干数量关系的研究

    梁蕴[1]2004年在《植物配置中若干数量关系的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日益提高,园林植物的重要地位更加突出,对植物配植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成为必然。本文通过对深圳、上海、北京等地植物配植进行实地调查、测量和分析,结合心理学和行为学的相关理论,从数量关系的角度对植物配植进...
  • 栽培措施对北京几种常绿阔叶植物越冬适应性的影响

    栽培措施对北京几种常绿阔叶植物越冬适应性的影响

    路艳红[1]2004年在《栽培措施对北京几种常绿阔叶植物越冬适应性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引种常绿阔叶植物可以解决北京漫长冬季景观萧条问题,降低冬春风害引起的二次扬尘,有助于改善北京城市景观和生态质量。目前对常绿阔叶植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单因子和实验室内的研究,而本文通过2年的观察和实验,研究塑料棚、荫棚...
  • 内蒙古草原和荒漠丛枝菌根共生多样性及其生态分布

    内蒙古草原和荒漠丛枝菌根共生多样性及其生态分布

    包玉英[1]2004年在《内蒙古草原和荒漠丛枝菌根共生多样性及其生态分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mycorrhizalfungi-AMF)作为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生物组成成分,因植被类型和环境因子不同而分布差异明显。丛枝菌根真菌与很多草本和灌木类植物形成丛枝菌根(arbu...
  • 植物雌激素α-玉米赤霉醇对凝血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植物雌激素α-玉米赤霉醇对凝血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王雯[1]2004年在《植物雌激素α-玉米赤霉醇对凝血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心血管疾病是威胁绝经后妇女键康的常见疾病,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对提高妇女晚年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大量基础与临床研究表明,雌激素可通过改善血脂代谢、扩张血管、调节粘附分子表达、影响凝血—抗凝血平衡等,而发挥心血管...
  • 芥菜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mti2转化拟南芥菜的研究

    芥菜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mti2转化拟南芥菜的研究

    熊先军[1]2004年在《芥菜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mti2转化拟南芥菜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虫害是影响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因此培育出抗虫品种在生产上具有重要意义。但常规抗虫育种由于育种周期长,种质资源有限,加上抗虫机制不太明了等原因,其利用受到极大的限制。植物基因工程的快速发展为抗性育种...
  • 枇杷叶叁萜酸的抗炎免疫作用及对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作用与机制研究

    枇杷叶叁萜酸的抗炎免疫作用及对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作用与机制研究

    韩奇亨,张春红,龚雪,杨敏,李旻辉[1]2018年在《鞣花酸类化合物在野牡丹科植物中的分布与药理活性研究》文中提出野牡丹科为蔷薇亚纲中一个较大的科,全科共240属3000余种植物,我国分布有25属,185种植物。野牡丹科植物主要含有鞣质与黄酮两大类成分,其中鞣花酸类化合物药理作用显着,是鞣质类化合物...
  • 深圳市仙湖数字植物园系统(BGGIS)的研究

    深圳市仙湖数字植物园系统(BGGIS)的研究

    林国忠[1]2004年在《深圳市仙湖数字植物园系统(BGGIS)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植物园是一个涉及多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综合体。它兼有物种保护、科研、科普、旅游的内容,又涉及资源开发和商品化。数字植物园是植物园信息综合管理平台,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在计算机上重现植物园,为用户提供形象直观的...
  • 石蒜属植物花期调控技术及开花生理研究

    石蒜属植物花期调控技术及开花生理研究

    王磊[1]2004年在《石蒜属植物花期调控技术及开花生理研究》文中提出石蒜属是石蒜科鳞茎类球根花卉,是一类优良的观赏植物,既可用于园林配置,也可用于切花生产。或早春萌叶,或秋季花后抽叶,经冬不凋至初夏枯萎,且花盛开于夏季少花时。开花时花葶从裸露的地面拔地而起,花型优美,花色艳丽。石蒜属植物花极具开发...
  • 不同放牧压草原休牧后土壤养分和植物群落变化的研究

    不同放牧压草原休牧后土壤养分和植物群落变化的研究

    刘忠宽[1]2004年在《不同放牧压草原休牧后土壤养分和植物群落变化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内蒙古草原是欧亚大草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阔的生态地理代表性,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不仅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且位于西北荒漠区的东缘,也是草原区和其东南农区的重要生态屏障。本文在详细分析国内外草原退化及...
  • 几种干旱区植物种子萌发和散布特征的研究

    几种干旱区植物种子萌发和散布特征的研究

    华鹏[1]2004年在《几种干旱区植物种子萌发和散布特征的研究》文中认为干旱区的植物,除了具有独特的结构或方式适应干旱环境外,在种子散布和种子萌发方面,也各自具有独特的机制与干旱环境相适应。植物通过不同的种子散布和萌发方式,达到了对种子库的补充和种群扩展的目的。种子萌发和种子散布是影响植物种群延续和...
  • 山楂的降血脂有效部位提取及其滴丸制备工艺研究

    山楂的降血脂有效部位提取及其滴丸制备工艺研究

    张忠会[1]2004年在《山楂的降血脂有效部位提取及其滴丸制备工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针对以山楂为原料的制剂,其剂型大多落后,并且绝大部分只使用了其中黄酮类成分,疗效没有达到最优等问题。本文采用大孔树脂处理、酸碱处理等技术手段,提取了山楂果中的叁萜酸类成分和山楂叶中的黄酮类成分。同时使用山楂总黄酮类和...
  • 四合木(Tetraena mongolica Maxim)异地保护生物学基础研究

    四合木(Tetraena mongolica Maxim)异地保护生物学基础研究

    陈婕[1]2016年在《内蒙古西鄂尔多斯荒漠珍稀濒危植物水分利用策略》文中认为水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生态系统过程和功能最重要的限制因子,它对植物生长发育、生存和分布起到关键作用。中国内蒙古西鄂尔多斯荒漠分布着四合木(Tetraenamongolica)、沙冬青(Ammopiptanthusmongol...
  • 外生菌根缓解铝毒性研究

    外生菌根缓解铝毒性研究

    辜夕容[1]2004年在《外生菌根缓解铝毒性研究》文中指出活性铝是限制酸化土壤中植物生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常导致森林生产率普遍下降,成为酸性土壤上最主要的问题。外生菌根真菌是土壤中非常重要的一类真菌,能与70-75%的造林树种形成外生菌根。有些优良的外生菌根真菌与树木根系形成菌根后,能改善营养状况,...
  • 多花野牡丹植物体的显微形态及化学成分的初步研究

    多花野牡丹植物体的显微形态及化学成分的初步研究

    苏燕评[1]2003年在《多花野牡丹植物体的显微形态及化学成分的初步研究》文中认为本文对多花野牡丹(MelastomaaffineD.Don)植株的显微形态和超微结构进行解剖和切片观察,并对多花野牡丹果实的营养成分、种子油脂肪酸、红色素以及叶片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探讨,结果表明:1.叶片...
  • 乌拉尔甘草地理变异与种源选择

    乌拉尔甘草地理变异与种源选择

    魏胜利[1]2003年在《乌拉尔甘草地理变异与种源选择》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uralensisFich.)是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固沙植物,同时又是一种重要的药用植物。近年来,随着甘草野生资源的日益枯竭,人工种植甘草研究逐渐成为甘草研究的热点。乌拉尔甘草地理变异与种源研...
  • 几个植物种对杉木的化感作用

    几个植物种对杉木的化感作用

    杜玲[1]2003年在《几个植物种对杉木的化感作用》文中认为杉木是我国南方最重要的造林树种之一,连栽导致地力衰退,生产力下降。自毒作用是导致其连栽障碍的一个重要原因。针对杉木自毒作用,以往主要是采用水浸提法研究杉木各器官水浸液的自毒化感作用。然而,化感物质在自然状态下进入环境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我们...
  • 长白山地区蝗虫群落结构及生态适应特性的研究

    长白山地区蝗虫群落结构及生态适应特性的研究

    孙晓玲[1]2003年在《长白山地区蝗虫群落结构及生态适应特性的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作者于2001年7~9月间系统地调查了长白山地区的蝗虫,并于2002年的7月到10月间对标本进行了补充采集,并对环境因子数据进行了系统的测量和收集,同时参考张凤岭、杨彦龙先生1979、1980和1981叁年采集的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