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轩[1]2016年在《精神生活的治理逻辑》文中指出精神生活治理是一种人学意义上的"元治理"。所着力澄明和彰显的对象,是自然、人类社会、思维领域建构的一个精神文化整体性,自我更新、自我创造的超越性实践。伴随人类精神生活实践合理性类型多元化现实,及治理的规模扩大的效应,从精神生活文...
周玮[1]2003年在《论中国企业伦理精神的构建》文中提出本文的主旨是确立企业需要的伦理精神,明确构建原则,勾划企业伦理精神构建的程序和伦理精神制度化的实施步骤。本文认为企业伦理精神是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和自身发展过程中,结合企业个性特征逐渐形成和培养起来的为全体职工所认同的一种主导性群体道德意识。这...
马龙[1]2003年在《现代理性精神与中国现代化建设》文中认为理性是人特有的一种思维能力和精神力量,它的内涵随社会发展而发展。理性精神是理性的精神文化和价值体系表现。现代理性精神是特指随近代科学技术兴起,市场经济的建立,社会化大生产的形成而形成的一种理性的精神文化和价值体系表现,内涵着崇尚科学、提倡...
宋煜萍[1]2003年在《论中国公共行政范式的转变》文中认为本文以市民社会—政府国家理论为基本研究视界展开对中国公共行政范式转变的探讨。通过简要梳理治理运动的兴起和发展,认为,西方政府治理运动的实质在于对政府与市民社会关系、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根本性、全方位的调整,而变革的目的是追求政府的善治。其后,扼...
杜东亚[1]2003年在《中国石油资源法律体制完善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的中心议题是怎样完善我国目前的石油产业法律体制,使中国宝贵的石油资源在完备的法律规范下得以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本文首先介绍了21世纪初石油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无可替代的经济、政治、战略与外交上的巨大作用。而全球乃至我国石油资源分布...
陈苇,李艳[1]2017年在《中国民法典之监护制度立法体系构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监护制度的立法体系存在不足,外部立法体系的结构分散,在婚姻家庭法中欠缺监护制度的专门章节;内部立法体系的结构不全、欠缺通则性一般规定、且未成年人监护和成年人监护制度的立法体系均不完善。构建中国民法典之监护制度立法体系...
张小宁[1]2009年在《证券内幕交易罪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的标题为“证券内幕交易罪研究”,以证券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为主轴,主要借鉴美国、欧盟、日本法理论并结合中国法关于本罪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论述内容涉及证券的概念、本罪的概念、各国关于本罪的立法概况、本罪的法益、行为样态、主观要素、内部人...
刘建锋[1]2003年在《金融控股公司若干法律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世界范围内金融产业经营和监管模式一直处于一种不断变迁和重构的过程中。从国际上看,从1929年——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严格管制”到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金融自由化”改革,多数国家和地区金融领域经历了一个大规模放松管制的过程。特别...
朱文[1]2003年在《反垄断:中国电信业竞争机制构建的法律视角》文中研究指明电信业在一国经济中居于基础地位,电信改革事关国计民生。电信业如何由垄断走向竞争,值得经济学家和法学家们共同关注。本论文着眼于反垄断这一法律视角,探讨中国电信业竞争机制构建的若干法律问题。全文除引言外,共分成五个部分。引言中...
陈佳佳[1]2003年在《中加国有独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之比较分析》文中提出国有企业的存在是一种世界性的经济现象,不仅在东方的社会主义国家存在,在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有国有企业。加拿大和中国的国有企业,都在经济市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每年为国家财政带来巨大的收益。国有独资公司是国有企业中一种很重要的...
翟志文[1]2003年在《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反思与重构》文中研究指明今天,我们的社会已经到了一个更加多元化的时代,它使得我们必须建立一个多元化的纠纷解决体系。法院调解制度作为多元中的一元仍将发挥其特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有着重要的价值和功能。但是,我国现行的法院调解制度发端于革命的根据地时期,不能满...
杨琰锋[1]2003年在《社会视角:“都市村庄”都市化发展问题研究》文中认为“都市村庄”问题已经日益成为中国大中城市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突出城市问题,在迈向建设现代化都市的进程中,处理好“都市村庄”的改造和发展问题,尤为重要。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从社会视角展开研究,结合城市化、城市经济学、城市社会学等相...
宋静华[1]2003年在《基于数字技术构建高校电视节目制作系统的研究与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数字技术的发展为电视节目制作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传统的模拟电视节目制作设备在经历了几代的转变后,已经达到了顶峰,其发展速度也趋于缓慢。目前大量数字电视制作设备,如数字摄像机、数字录像机、切换台、数字矩阵...
刘波[1]2013年在《民间教育评估机构运行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教育评估机构的健康高效运行,是保障教育质量的重要措施。然而,政府集"管办评"于一身的教育管理模式,引发了一些教育评估领域的不良现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已开启民间组织参与教育...
雷芸芸[1]2003年在《中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创新研究》文中指出当今和未来的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劳动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充分开发人力资源、普遍提高全民教育水平,是当今全球开发人力资源以增强综合国力的大趋势,也是基于我国基本国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抉...
王静[1]2003年在《社会转型与中国成人教育价值研究》文中研究说明19世纪20年代我国成人教育开始兴起,80年代后成人教育作为教育科学理论的一门新兴学科渐渐得到较快发展。成人教育在我国迈向现代化的社会转型进程中起了什么样的作用?当前我国成人教育的价值中心是什么?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成人教育又该如何发...
罗松华[1]2014年在《基于以人为本的中国新型城镇化道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论文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和城乡关系理论作为城镇化建设的理论基础,突出人的城镇化这一城镇化的核心。论文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本思想和城乡关系理论,分析了改革前后两个阶段中国在两个不同体制下进行城镇化建设的...
安奉钧[1]2003年在《外部性:概念解析及经济、政治两域的政府治理》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从行为系统分析入手,在更广阔的外延上解析了外部性的概念,概括了它的特征,继而运用经济学的方法分析了外部性的向度与量度,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解决经济域外部性问题的基本思路,探研以治污和环保为典型的政府管制的基本政策及其...
石慧[1]2017年在《准公共物品的多元化供给研究》文中认为准公共物品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它能增进社会福利,关系民生大计,在推动社会的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意义。就当前我国准公共物品的供给现状来看,仍存在供给总量不足、地区差异明显、效率低下等问题,所以研究准公共物品的多元化供给这一课题...
邓杨素[1]2003年在《科技革命与消费模式变迁》文中研究说明近十几年来,在诸多发生显着而深刻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领域里,消费作为世纪之交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群活动之一,科技革命带来的消费模式及其所反映的生活方式的变化是极其引人注目的,它所涉及的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而是整个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