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蔚[1]2004年在《宋代僧人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歌舞升平”人人吟唱小曲的宋朝,有十多位僧人的一百多首词作流传至今。由于词僧特殊的社会身份与地位,也由于这些僧人词总体上算不上宋词坛的上乘之作,目前学界少有人关注。但是研究这一特殊群体的词作,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宋代词坛,了解宋代社会,可以体会到...
吕明[1]2004年在《唐代贬谪文学的构成及其审美趋向》文中研究表明贬谪文学不仅反映贬谪文人生活体验和思想感情,它更是一种历史精神的言说与延展。贬谪文学蕴含着深刻的文化精神与丰富的审美价值,其在中国文学、文化发展史上具有特殊性与重要性。贬谪文学,以先秦、两汉时期为滥觞,屈原与贾谊创成了贬谪文学的整体...
陈际斌[1]2004年在《黄初文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黄初文学介于建安文学和正始文学之间。第一,从前人零散的诗文品评来看,黄初是一个有影响的时期,而且还是一个文学水平比较高的时期;第二,从作家来看,建安七子已凋零,正始文人尚未出现,故黄初文学即使不是一个独立的文学阶段,亦是一个重要过渡时期;第叁,从文...
任雪梅[1]2004年在《余华文本的力量生成》文中研究指明余华的创作在当代文坛越来越凸显出来的重要性和愈益广泛的影响力表明,他的文本具有一种震撼人心、感人肺腑的穿透性力量,目前评论界对此方面还缺乏深入的研究。拟定此论题的目的是意图对作者精神成长及创作走向进行新视角的透视,力争在此方面取得一定的研究成...
周晓燕[1]2006年在《小品文文体辨说》文中研究说明文章在辨体的基础上,以体裁的规范、语体的匹配、风格的追求这形成文体的叁个层面为论述的内在逻辑顺序,通过对现代小品文文体理论的探讨界定小品文:小品文文体已发展成为一种比较成熟的文体,它是在杂文、随笔等散文基础上形成的具有灵动个性、智慧和精微特质的优...
李思蕴[1]2008年在《清代满汉文化交融背景下的旗人小说创作》文中研究表明八旗是清代特有的、由多个民族组成的社会群体,长期的共同生活和相似的社会地位使八旗成员之间形成了一种以满族民族意识为主体的族群意识。清代满汉文化呈现出相互交融的特点,满族在努力保持、强化自身民族意识的同时,既积极吸收汉文化,又...
额尔敦木图[1]2004年在《满都麦小说叙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新时期蒙文小说在艺术形式上出现了嬗变,主要体现在叙述语境、叙事模式和叙事时间叁个方面。本论文旨在研究满都麦小说的叙事特色,以小见大,探究蒙文小说在新时期发展演变的艺术轨迹。本论文以西方经典叙述学(叙事理论)为理论指导,从叙述学的叙述者、叙...
陈良中[1]2004年在《《今文尚书》文学艺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分叁部分论述了《今文尚书》的文学艺术成就。第一部分文体论,梳理了从古至今对《尚书》文体划分的材料,并论述传统六体“典、谟、诰、训、誓、命”的特点、内容,对其流变作了初步探讨,提出了六体消亡转移的的分析。第二部分艺术论,从叙事技巧、...
陈志蓉[1]2004年在《体验·表现·拯救——论王安忆小说的生命意识》文中研究表明论文根据王安忆二十多年来的小说创作,从主题表现、精神内蕴、形式探索叁个角度出发,着重阐述作家在创作中体现出的强烈的生命意识。第一章围绕主题表现展开论述,侧重于作品的纵向比较,勾勒出二十多年来其小说创...
郭文元[1]2004年在《对农民实利的守护》文中认为赵树理是中国文学史上一名风格迥异的、关注农村的知识分子,叁晋文化的浸染与底层生存困境中对“实”的体认,形成了他终身对“实”的价值追求。在对五四启蒙文学自觉反省中,他站在农民的立场创作了大量“为农民实利”的文艺作品。四十年代虽被主流意识形态解读为“方...
赵晓辉[1]2004年在《论贺铸词的多重词笔》文中指出北宋词人贺铸是一位外貌威猛、性情特异的奇儁之士。他出身武弁,其后改入文阶,一生辗转下僚、襟抱未开。作为北宋词坛殿军的一位名家,在词史嬗变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研究价值。如何彰显贺铸词本身之特色,揭示其在内容情意、外在形式方面有别于其他词人的特定...
张晓婷[1]2014年在《郑谷诗风的转变及成因研究》文中认为郑谷是晚唐时期的诗人。他是咸通十哲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曾在晚唐及五代宋初产生过较大的影响。郑谷曾自编诗集《云台编》叁卷,《宜阳集》叁卷(已佚)。今存其诗歌叁百余首,收录在《全唐诗》第六百七十四卷至第六百七十八卷。与晚唐大多数文人的境遇相似,郑...
杨瑞[1]2004年在《《问梅轩诗草偶存》校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蒋启敭(公元1795——1856),字明叔,号玉峰。清广西全州龙水人。出身于世宦家庭的他深受家学渊源的影响,少有才名。二十七岁登进士第并入仕,此后叁十多年先后在江西、河南等地为官。1856年任河东河道总督时,病逝于治河工地。着有《问...
刘畅[1]2016年在《黄宗羲诗学思想研究》文中提出黄宗羲在学术界历来以思想家、政治家、史学家等身份着称,相较于他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史学思想,其文学思想零散而不成系统。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搜集总结黄宗羲零散的文学材料尤其是诗学材料,进行系统全面地观照,是本文重点解决的问题。本文对黄宗羲...
孙礼祥[1]2004年在《王世贞商人传记研究》文中指出王世贞是明代中后期具有重要影响的文学家。他的《弇州四部稿》、《弇州续稿》共有传记316篇,其中商人传记占64篇。这是个很值得重视的文学、文化现象。本文拟对王世贞商人传记从文化背景及其思想性、艺术性角度作一全面的研究。第一章《家庭、故里、交游》主要...
白慧彦[1]2004年在《无所逃遁的生存困境——试论刘恒小说的宿命意识》文中研究说明“作家讲述的所有故事从一个阶段的时间来看存在着共同的性质,或者说存在着一个作家关注的视线焦点,尽管在具体的每部作品里故事的形式有所不同。”对自身存在问题的沉思,每个作家都有不同的阐释。被归入“新写实”派的作家刘恒在他...
金毅[1]2004年在《走进幻梦与真实的中学生世界——郭敬明热探讨》文中指出郭敬明的小说《幻城》《梦里花落知多少》在中学生中掀起一阵“郭敬明热”。围绕作品,结合中学生的评论,从情节之梦幻与真实,语言之诗意与痞气,人物之俊秀与纯情这叁个角度予以分析,可以看出,郭敬明的小说贴近中学生的心理需求,因而受到...
刘俊丽[1]2004年在《宋诗作者队伍的定量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本文旨在通过对宋诗作者队伍的地域分布、及第年龄及年寿结构、时代分布和作品量分布进行定量分析,从数量的角度考察宋诗的发展状况和演变历程。数据资料来源于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的《全宋诗》(72册),将宋代诗人的生平资料编制成《宋代诗人检索...
王海燕[1]2004年在《《歧路灯》的艺术成就》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从四个方面对《歧路灯》的艺术成就进行分析评价,即作者的文学观、《歧路灯》的叙事结构、人物画廊、语言特色。绪论部分说明选题的原因及意义,综述《歧路灯》的研究状况,简介作品的情节大要、主题及思想意义。第一章讨论李绿园的文学观,通过梳理他的家...
张检[1]2015年在《曹操形象文学传播研究》文中认为曹操形象沿着历史和文学两条轨迹,在相互渗透中有效传播。历史书写为曹操形象的文学传播提供素材依据,曹操诗文则为其形象注入正面传播能量。以曹操诗文主体意象作为其文学传播的出发点,意在说明在诗文成就影响下,其作家主体人格的光辉性,对后世文学作品“非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