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春燕[1]2014年在《汉语多人会话结构分析与性别建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从建构主义理论的视角,运用会话分析的理论和方法,首先对汉语多人会话自建的17万字语料库进行分析,认为汉语在话轮、反馈项目、话轮转换规则、话轮控制策略、打断、话语共建、重迭、修正和结盟序列组织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征,...
许秋华[1]2004年在《《世说新语》介词及介词结构》文中研究表明中古时期,汉语的介词系统发生了重大变化,前期较为繁复的介词体系,开始出现简化、规范的趋势,淘汰了一些意义、作用重复的介词,保留了一些使用频率较高的介词,还产生了一些新兴的介词。同时,介词的用法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
龚娜[1]2011年在《湘方言程度范畴研究》文中提出客观世界存在程度差异,反映客观世界的语言必须有相应的形式来表现它,因此形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语言范畴——程度范畴。本文在“语义语法理论”指导下,从“程度”这一语义范畴入手,考察程度在湘方言中的不同表现形式,探讨各种不同形式的语义特征与语用价值,同时结...
陈建祥[1]2004年在《汉语语境下批评言语行为的定性和定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布朗和莱文森提出面子理论后,国内外兴起了一股用面子理论研究具体言语行为的热潮。尽管相关性言语行为研究很多,但是关于批评言语行为的研究极为短缺。本研究是在布朗和莱文森的面子理论框架之下,采用Blum-Kulka的言...
安燕[1]2006年在《实义切分理论在俄汉语篇翻译教学中的运用》文中指出俄汉翻译教学对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据调查,目前大多数高校的俄汉翻译教学仍然停留在句子层面,以传授基本的翻译技巧为主要目的。这显然与翻译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目标相去甚远。因此,改革当前只注重翻译技巧...
彭馨莹[1]2012年在《汉语史专书词典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词典编纂历史悠久,《尔雅》是我国第一部汉语词典,汉语词典编纂历史可上溯到汉代。随着汉语词典编纂的发展以及汉语研究的深入,20世纪50年代杨伯峻先生出版了《论语译注·附论语词典》,这一词典的出版标志着我国第一部汉语史专书词典的诞生...
侯林平[1]2004年在《译者主体性的概念及其体现形式:关联理论阐释》文中提出译者主体性在以文本为中心的传统翻译研究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以及哲学研究的语言学转向,译者在翻译研究中的中心地位被重新发现并确立起来,从而使译者的主体性研究不断走向深入。然而这些...
王霜[1]2004年在《大长山方言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整个胶辽官话的研究中,胶东半岛的研究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从语音、词汇、语法到方言地理,以及山东方言与地域文化的结合等各方面的研究都可谓成绩显着。然而,辽东半岛的方言研究则远远落后于胶东官话的研究,论文专着都很少见。本论文所讨论的大长山方言,属于胶辽...
姜珊[1]2007年在《从归化和异化的角度看电影片名翻译》文中指出本文从归化和异化的角度探讨了中英文电影片名翻译的问题,指出归化和异化在指导电影片名翻译方面各自起到的作用,并通过例子分析来具体应用这两种翻译策略。发现:由于电影这一大众娱乐的特点,观众的审美取向以及接受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译者对翻译...
段恒美[1]2002年在《临界期如何决定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习得差异》文中研究表明论述了临界期前后的语言习得者在大脑发育、认知模式及语言输入等方面的差异如何决定了临界期前后语言习得的差异,指出临界期是决定这些差异的根本原因,进而提出第二语言习得同第一语言习得一样存在临界期,而这个临界期同第一语言习得临...
兰兆婧[1]2016年在《塔吉克斯坦学生汉语“约量”表达习得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第二语言习得是一门比较年轻的学科,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约量”表达是很重要的部分。汉语中表达“约量”主要有叁种方式:1.约数词语表约量,如:“多”“几”“一些”“一点儿”;2.数词连用;3.界指约量的词语,如;“上下”“左右...
黄拾全[1]2008年在《皖西南方言语音研究》文中认为皖西南方言的东、北、西叁面受江淮官话包围,东南面与江西赣语隔长江相望。目前学术界倾向于将皖西南方言划归赣语。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皖西南方言与江淮官话的语音接近度大于与赣语的语音接近度。全文由叁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前言。第二部分是文章的重点,包括第...
路杨[1]2012年在《东北方言泛义动词“整”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论文在考察大量有关泛义动词“整”的语料的基础上,运用结构主义、认知语言学等语言学理论,通过语义特征分析法等分析方法,对“整”的句法、语义、语用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描写,并在一定程度上解释现象背后的原因。第一章是本论文的绪论。主要介绍了本...
杨钦[1]2018年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发展状况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批判性思维是一种严密的、自我反省的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信息时代,生活中充斥着海量的信息。面对良莠不齐的信息时,如何快速准确地找到有效性高、相关性高且具有权威性的信息,如何有效地整合这些信息并且运用这些...
史银姈[1]2003年在《现代汉语“差比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运用句法学、语义学、语用学以及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论对汉语差比句做了比较全面、系统的研究。正文共四章。第一章讨论比字句中两个最基本的概念要素(比较项和结论项)的句法表现和语义行为,着重考察了比字句两个比较项的对称与不对称分布...
严峻[1]2008年在《语言核查理论与计算机结合的可能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核查理论是生成语法发展到最简方案阶段的一个重要理论,具有高度的形式化特点。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也渗入到各个领域。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将核查理论与计算机结合的构想,并分析了其实现的可能性。本文旨在以核查理论为一个切...
王虎[1]2004年在《郭在贻治学思想与训诂成就》文中研究说明郭在贻先生在训诂学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成就,其文集《郭在贻文集》蕴含了丰富的内容。从研究范围来看:上至先秦、下及明清,时间跨度非常大。从研究物件看:涉及上古汉语、中古汉语。从研究内容看:除了传统训诂——词义考释外,还旁及训诂相关的文字、语法...
张爱卿[1]2004年在《从《毛泽东选集》看现代汉语词汇的变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代汉语自形成以来,已经有八十多年的历史了。在这几十年的发展中,现代汉语经历了一个逐渐成熟稳定的过程。论文以《毛泽东选集》(1-4卷1919-1949期间)作品中的词汇为语料,采用定量考察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主要...
刘文超[1]2012年在《地学翻译过程中翻译策略和翻译单位的TAPs语料研究》文中提出传统的译学研究,侧重于产品研究,忽略了过程研究。然而,没有过程研究的翻译学是不可能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惟有借助于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方可探究翻译的“黑匣子”之谜。随着认知科学和心理学的发展,有声思维法被用于描述...
李西子[1]2017年在《日本高龄学生汉语学习动机研究》文中认为学习动机是汉语学习的情感因素中最具有多元维度的因素之一。研究汉语作为第二外语的学习动机,对于对外汉语教学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日本札幌大学孔子学院的高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旨在研究日本高龄学生的汉语学习动机。论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